2024年市人社局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16 15:07信息来源: 芜湖市人社局阅读次数: 字体:【  

(一)稳就业,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提升就业质量。坚持依靠发展促进就业,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全方位保障先进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有关做法受到省领导肯定。实施“高薪优岗”计划,挖掘以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就业岗位5.6万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二是提升保障水平。开展社会保险提质扩面行动,完善补充工伤保险制度,预计到年底,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分别参保153.65万人、88.8万人、67.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53.2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维护基金安全运行。落实城镇居民增收政策,推动城镇居民增收更加稳健合理。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建立“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现机制,今年以来,为3.85万家次企业减免社保费…亿元,为2.4万家次企业兑付稳就业补贴…亿元,发放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生活补助…亿元。加快以社保卡为载体推进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社保卡发行364.8万张,占常住人口的97%以上。

)促创业,增强城市品质活力一是强化创业载体建设。高标准建设青年创业园、众创空间、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全市已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创业载体15家、60家、83家;各类创业载体在孵项目超1800个,带动就业1.5万人。创新推出弋江区青年创业示范社区,构建15分钟创业生活圈,创业者不出社区即可享受高品质生活服务。打造“三公里”就业圈,建成“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158个,其中:省级示范社区7个,相关工作获省督查激励。二是集聚创业要素资源。举办第三届“创业芜优”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创翼”“创业安徽”大赛芜湖市选拔赛,参赛项目数量达321个、居全省首位,4个项目在国赛中获奖,居全省首位。常态化开展创业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活动,完善创业芜优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等集成式创业服务,打造创业芜优生态圈。全市举办创业活动服务430场次,服务创业者上万人次。三是营造创业浓厚氛围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创业意识、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阶创业课程体系,增强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业能力,全市年均培育2000名大学生创业人才。在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举办2期创业安徽训练营,66名学员参训。《促进就业“七个认知”服务体系》在第三届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国赛中获全国优秀就业服务成果一等奖。

)聚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人才招引有新打法迭代升级“紫云英人才计划”,优化高层次人才认定及补贴发放政策,以十万菁英人才招聘会为主线,集成“百校大宣讲”毕业生代表芜湖行、百所高校就业处长芜湖行、百名博士芜湖行暨紫云英高层次人才对接会等主题活动,打造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今年以来,新招引领军人才267人、高端人才2183人、大学生8.4万人(力争年底突破10万人)。二是人才载体有新亮点。修订博士后载体支持政策,夯实博士后服务管理平台支撑,全市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5家,其中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2家,设站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奇瑞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成为全省首家取得该权限的企业站点,已独立招收5名博士后进站工作三是人才发展有新通道。积极争取授予奇瑞公司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增强核心产业链人才吸附力,为创新创业人才实现“事业增值”“财富增值”拓宽新通道。加快技能人才培育、选树、激励力度,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我市选手唐凡代表中国队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获飞机维修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竞赛金牌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新增高技能人才1.43万人,占新增技能人才的70%以上

(四)维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快递行业劳动合同制度,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推进调解组织覆盖行动,成立全市首家新业态平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组织劳动争议案件庭审观摩,设立流动仲裁庭普法,提升企业职工法治意识。前三季度,全市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768件,结案率达97.84%,调解成功率达80.61%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强化欠薪舆情动态监测预警,紧盯春节前后重要节点,密集开展根治欠薪行动,畅通劳动者维权渠道,及时处置各类投诉线索,全国欠薪线索平台线索实时办结率达99%

 

(总结中所产生数据仅供参考)